采用情感化管理,樹立平等意識,解放人性,讓學生個性化發展
情感化管理是柔性管理的一種手段,就是要注重學生的內心世界,根據情感的可塑性、傾向性和穩定性等特征去進行管理,其核心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,消除學生的消極情感。
首先要關注每一個學生,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,尊重他們的自主性,相信他們的潛能。只有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,才能有的放矢、因材施教地培養其健全人格。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,而且是教育的最終目標,因為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,而且關系到國家、民族的前途。只有尊重學生的自主性,才可能為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朝氣的、更加寬松的空間,使他們在心理安全、心理自由中神思遐想,在沒有思想的禁錮和盲從中無拘無束地探索創新,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要求他們,使之成為一個德才兼備、體魄健全的、具有極大競爭力和創造性的21世紀的主人;只有相信學生潛能,才可能寄予厚望,激發其求知的欲望、執著的追求和為事業獻身的熱忱。有了對學生的理解、尊重和信任,師生之間才可能產生心靈的感應、情感的交融,營造出生動、活潑、和諧的教學氛圍,從而結出期待效應的碩果,促進了現代教育觀念的建立。
其次,班主任應廢除"權利至上"主義。那種對學生永遠正確,永遠無條件服從命令和教育的做法是錯誤的。只有和學生建立了平等、和諧的師生關系,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。要傾聽大家的意見,讓他們知道你尊重他們的想法,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。要向他們授權,不授權會毀掉人的自尊心,應該用語言和行動明確告訴你的學生你贊賞他們。其實,人的個體就是一個微教育場,如同磁分子本身就是一個小磁場,電子本身就是一個小電場一樣,他們和教育場發生相互作用,同時具有接受信息、發送信息的雙重功能,接受信息時充當受教育者,發送信息時充當教育者,因此,人的個體沒有絕對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分,同時是教育者,又是受教育者。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。有了新的教育觀念,有了平等的意識,班主任工作才能順利地進行,才能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,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。
最后,要樹立新的人才觀、師生觀、質量觀,要加強學習,提高認識水平。在努力培養思想政治素質過硬、職業道德素質高尚、知識智能結構創新、具有令學生信服的教師形象方面狠下工夫。要發送信息,必須先接受信息,"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",有了信息,才有發送信息的條件和可能,就形成教育場,信息越多,場強越大。一個有愛心、學識淵博的老師可以與學生暢談思想、交流感情,陶冶情操,悄然無聲的潛入學生的內心世界,讓其在情感上接納他并與之產生共鳴,愿意與他傾吐內心的煩惱、樂意與他分享自己的歡樂,讓學生在感悟人性之善、人性之美中學會怎樣做人,并能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,達到防微杜漸,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標。